你是否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你是否被里面的纪晓岚所吸引,他机智幽默,博学多才,与乾隆皇帝交心,与和珅斗智,与刘墉联手,为清朝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你是否以为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错了。电视剧中的纪晓岚,只是编剧根据一些传说和野史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构人物,与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相去甚远。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成就呢?本文将以历史为依据,以理性和客观的陈述,为你揭开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的面纱。
一、生平简介纪昀(年7月26日-年月14日),字晓岚,以字行,号石云、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号文达,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寒微之家,祖父为博士弟子员,父亲为举人知府。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诗词歌赋。乾隆十二年(年),他考中顺天府乡试解元;乾隆十九年(年),他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历任编修、侍读学士、总纂、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务,官至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他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工程之一。他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多部著作,在文学、史学、诗词等方面都有建树。
二、遭遇坎坷纪晓岚虽然在清朝官场上风光无限,但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两次遭到革职流放的惩罚,一次是因为徇私枉法,一次是因为言语不慎。这两次流放对他的人生和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次流放发生在乾隆三十三年(年)。当时乾隆皇帝密令严查两淮盐政贪污案件,其中涉及到纪晓岚的亲家卢见曾。卢见曾是清代著名的治水能臣,曾经受到雍正皇帝的厚爱,也曾经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许。然而,他在任两淮盐运使时,却与其他官员一起贪污盐政,造成国库亏空。纪晓岚为了保护自己的亲家,私自将乾隆的谕旨透露给了卢见曾,让他有所准备。这一行为被乾隆发现后,大怒不已,将纪晓岚革职发配新疆乌鲁木齐,而卢见曾则被逮捕论绞,病死于狱中。
纪晓岚在流放途中,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也见识了西域的风土人情。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辨。他还写了不少诗词歌赋,抒发了他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对生活和文化的热爱。
第二次流放发生在乾隆五十六年(年)。当时纪晓岚已经是礼部尚书、左都御史,位高权重。然而,在一次朝会上,他不慎称乾隆皇帝为“老头子”,被皇帝听到。乾隆皇帝大怒道:“无礼之徒,为何叫我老头子?讲得有道理,就免你的死罪。”纪晓岚急中生智,回答道:“万寿无疆曰老,顶天立地、至高无上曰头,父天母地曰子。”乾隆皇帝听了心情大好,怒火全消。但是他还是想给纪晓岚一个教训,于是将他贬为广西桂林府知府。
纪晓岚在桂林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他也没有闲着,而是积极地与当地百姓交流,参与治水、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他还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名胜,写下了许多赞美桂林风光的诗篇。
三、功绩卓著纪晓岚虽然遭遇过坎坷,但也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清朝的文化事业中去。他最为人称道的功绩就是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时期编纂的一部收录中国古代文献的巨型图书工程。它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类别,共收录书籍种(含部分重复),总计约.6亿字。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系统、最完整的文化总汇之一。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编纂工作中,担任总纂官,负责审核、校对、删改、补充各种书籍,以及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对《四库全书》中各种书籍进行简介和评价的书目学著作。它共分为四部,每部按照子目的顺序排列,每种书籍都有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内容概要、评点等信息。它不仅是一部介绍《四库全书》的指南,也是一部反映清代学术思想和文化评价的重要文献。
纪晓岚在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展现了他博学多才、批判精辟、文采风流的特点。他对各种书籍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既不盲从权威,也不迎合时尚,而是以史为鉴,以理为准,以文为饰。他对经典名著多有赞誉,对低俗庸作多有斥责,对争议之作多有辨析。他的文风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和趣味。他的语言既有古典之美,又有现代之韵。他的文字既能传达知识,又能引发思考。
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书目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它不仅是一部反映清代文化面貌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展现纪晓岚个人风格和思想的自传性文献。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桥梁。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清朝官场上经历了风雨坎坷,但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国古代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多部著作,在文学、史学、诗词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敬仰和学习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