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的农村,是繁荣了还是衰败了,听听

我夫家是河北沧州市献县农村的,前几天我看到夫家的家族群的消息,说大伯哥和二伯哥今年不出来打工了,准备在家里发展副业。

我家从年开始,就不种地了,孩子三岁的时候,我们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了天津,家里的几亩地就送给大哥耕种。

那时候,大哥在老家种着我们两家人的地,还当着村干部,就没有出门打工。后来,大哥为了盖房子,给儿子娶媳妇,也和村里其他男人一样,农闲时候去城里打工挣钱去了。

十几年前的献县农村,一到农忙季节,在外打工的男人都会回家来帮妻子种地,农闲过后又返回城里打工,家里只留下妻儿老小。

这叫打工种地两不误,靠着大哥在城里挣钱,大嫂在家里种地,大哥大嫂家里盖上了亮堂堂的四合院,十年前大侄儿在青岛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山东聊城的姑娘,后来,这姑娘成了我的侄儿媳妇。

大侄儿结婚后,侄儿媳妇为他生下了两男一女,家里的孩子多了,大侄儿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全职在天津打工了。

侄儿媳妇和大嫂在家里看着三个孩子,还种着地,侄儿媳妇在自家院子里弄了几台电动缝纫机,给服装厂加工衣服,还在村里叫了几个留守妇女一起干缝纫。

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大哥家里去年盖上了楼房,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特别方便。

还有,村里家家户户安装上了天然气,做饭和取暖还有洗澡一举三得,以后,城里和农村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疫情下的农村生活不受什么影响,自家的土地能产出来粮食,特别是吃蔬菜,农村人不花钱,在自家院子里整一个小菜园,就实现了吃菜自由的愿望了。

反观我们一家人,在城市里的日子并不好过,疫情期间,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十几块钱一斤的蔬菜着实有点贵。

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城里的工作没有以前那么好找了,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还在读大学,我都想回到农村去生活了。

村里像我们这样的60后和70后,也慢慢地步入老年了,我家大伯哥今年60岁了,二伯哥55岁了,他们的孩子都成家立业、结果生子了。

这样的年龄在城里找不到好工作不说,有的单位根本就不招聘60岁的人,因为在城里,女性50岁,60岁就退休了。

只有做绿化工人和清洁工不挑年龄,可工资很低,还不如在农村种地和养猪养羊收入高。

现在大哥在家里种地,还在村里兼职当会计,一个月的收入也有几千块钱,这对一个60岁的老年人来说,在村里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我家二伯哥如今在村里养一群羊,种点地,再加上他年轻时候上过老山前线,立过集体二等功,民政局给他们这群老兵每一个月发一千多块钱,这个57岁的老头现在日子过得也挺滋润的。

现在,农村有些人员不出门打工了,因为他们的子女们都长大了,老去的年龄不允许他们再有精力在城里打拼了

我和孩子爸都是52岁,再等几年,我们到了60岁的时候,我们也会回到农村去,因为作为一个农村人,在城里没有归宿感,回到农村养老,还有土地作为保障!

北方的冬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8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