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磨刀匠,家就住在梁家庄;今天不把别的表,说说俺村变了样......”在献县临河乡,一个骑着电动三轮的老汉,走村串户“磨剪子戗菜刀”,让人奇怪的是,他不吆喝自己的买卖,而是唱起西河大鼓,盛赞扶贫好政策。磨刀老汉脱了贫,日子过得很滋润老汉叫李盼生,今年57岁,是献县临河乡梁庄村一位普通村民,由于身有疾病,生活贫困,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李盼生当年被认定为贫困户时,家有80多岁的老父亲和两个上学的女儿,他又因风湿落下了毛病,两条腿伸不直,走路一瘸一拐的,干不了重活,妻子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家人的主要收入,就是他走村串巷修拉锁、磨剪子、戗菜刀,赚的零花钱。年,李盼生的老父亲去世,年大女儿出嫁。随着家庭负担的减小和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年,李盼生脱了贫。按照规定,脱贫不脱政策,有些优惠政策李盼生还在享受。现在,李盼生一家三口都办理了低保补助,既不愁吃也不愁穿,一家人乐呵呵的日子很滋润。磨刀老汉收入少,经常帮助更贫者别看李盼生原来日子贫困,收入少,但他天生乐观,有了工作队和乡村的帮助,脱贫后更神清气爽了,逢人就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李盼生家庭条件较差,但他心肠软,碰到比自己还贫困的人,总是伸手帮一把。村里的孤寡老人找他磨剪子磨菜刀时,他往往不收钱。“都是乡邻乡亲的,出把力气不算啥。”李盼生憨厚地说。梁庄村和周边村很多人都知道李盼生为人实诚,经常等着他。有的孤寡老人多长时间该磨剪子磨刀了,李盼生都记着,上门免费服务。自创歌谣夸村里,感恩社会感恩党脱贫了,生活好了,李盼生再出门“磨剪子戗菜刀”时,总会高兴地哼着小曲。别看他腿脚不利索,但心灵手巧,还有点文化,写写画画都行。当他看到村里变化很大,街道硬化了,墙壁粉刷了,垃圾堆不见了,街上也有了鲜花,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老百姓干实事,特别是自己脱贫后,日子过得很好,他感触很深,就自编了一段西河大鼓《夸梁庄》。每每村里有文艺演出或者平时有娱乐活动,李盼生都会唱上一段,开始他敲着木头箱子唱,为了鼓励李盼生发挥特长创作更多作品,驻村工作队出钱给他买了一个大鼓,他唱得更起劲了。现在,李盼生每天都要在各村里转一转,谁有菜刀、剪子需要磨了,都等李盼生来了再磨,谁家有拉锁坏了,也等李盼生来修。人们都想着李盼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盼生把自己编的《夸梁庄》通过录音机录制下来,到了村里,边干活边放录音,有时候活少,他就给大伙儿清唱一段,大伙儿围着他听得津津有味,都夸梁庄美,羡慕不已。(燕赵都市报通讯员黄金屋记者韩泽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