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景会淮镇遗风之关东拳后人远玉华

编者按:邢景会老师的“淮镇遗风”到今天就全部刊发完了,他在《武乡续谭》中,把淮镇关东拳独立成章,以5个系列单元架构了淮镇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梳理淮镇文脉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此非常感谢邢景会老师为淮镇文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请诸位拿起手中之笔,把淮镇先民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整理出来,为后世淮镇人留下完整的文脉传承,给淮镇留下应该传承下去的淮镇立镇之源头。

关东拳后人远玉华

在对远玉华进行了一段了解后,我决心打破惯例,在本书中录入远玉华这位关东拳第七代传人。在我写到的多位传人中,他也许是一位最具时代特点的武林新秀。

他岁数不大,五十岁不到。十一岁开始习武,先后师从崔桂生、李树和、马春林、王清州诸拳师,几十年如一日,研练不辍。远玉华原籍本县西杨村,祖父习武,因为父亲在天津工作的缘故,母亲就一直住在淮镇娘家,玉华出生在外祖父家,成了淮镇人。淮镇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玉华天生好动,性格外向,十多岁打架摔跤、上树爬房,显现出习武的天赋。开始投师后庄崔桂生学关东拳。在远玉华记忆中,狭窄的小院,晚上点一盏煤油灯,十几个孩子跟着崔桂生习练那一招一式。什么溜腿架、旋风脚,还有一些架势,都是基本功。崔老师教的认真,玉华学的入迷。但时间一年不到,崔老师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丧生。玉华在痛苦与茫然中幸运地成了马春林的徒弟。这时玉华开始了初中学业。他成了学校的田径队员。上午文化学习上课,下午练田径项目,晚上就去马春林老师家练武。每晚12点以前没睡过觉。其时恰逢电影《少林寺》上演,全球掀起中国功夫热,武术之乡的远玉华越加痴迷。几个小伙伴为了表示对师傅的敬意,常常逢年过节凑钱买上一瓶酒孝敬师傅。练武也越加勤奋。再后来,玉华考入天津技工学校,上学做工,一下子就是十年光阴。环境变了,岗位变了,人生的轨迹变了,不变的是对武术的痴迷和坚持。天津十年是寂寞孤单的十年,也是发奋坚持的十年。此期间,远玉华参加天津田径运动会获得佳绩。二十多年的武术求索路,留下的是一路汗水,收获的是功夫。厚积薄发。渐渐地,远玉华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年沧州武术节,远玉华在献县单桥上拍的关东拳经典组照引起业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3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