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在五台的历史学家

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114/7751302.html

五台西边有条河,叫做小银河,小银河东有八挂山,西有尧堰山。而八挂山的南脚有个山神庙,庙南约米处路边有块近两米大小的方型石,石上有个赤脚脚印,脚印的大小同普通人,深约10毫米。在尧山龙王庙的上方也有一个脚印,两山之间有个黑龙池。黑龙池是条家沟河的源头,和另一条赵家沟河合并,从龙华沟流向小银河。在两条河合并之处的西上方有个村庄叫田家岗村。南面有个水库当然是田家岗水库了。

小银河

小银河地貌复杂,发源于五台县殿头村,从殿头至阳白为节令河,至郭家庄始有水出,经北大兴至槐荫村汇入滹沱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历史学家胡华

在网上读到党史专家胡华写的三首诗:《咏五台阳白公社田家岗梨树》、《歌唱田家岗女社员掀起学大寨热潮》和《崖崩窑塌脱险歌》。这三首诗是上世纪60年代,胡华在五台县阳白公社田家岗村期间所作。

田家岗村是五台县有名的梨果之乡,《咏五台阳白公社田家岗梨树》是一首通过歌咏梨树表达胡华在压力面前对党坚定信念的诗:“老梨新枝劲,迎春竞发芽。雪蕾明素志,佳果惠天涯。耐苦栖深谷,存心只利他。昨宵风雨后,催开满树花。勿忘劳动果,颗颗出田家。”

胡华画传

胡华(~),原名胡家骅,浙江奉化人,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蜚声中外的党史专家。在“四清”运动中,遭到中宣部和教育部的点名批评,被免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一职,下放到五台县阳白公社田家岗村。

在“四清”运动中,胡华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跟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歌唱田家岗女社员掀起学大寨热潮》就是胡华有感于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质朴美德所作的一首诗:“万树梨花堆白雪,一群农妇束红装。银锄翻起黄金土,素手洒成黑豆浪。汗满颈腮巾已湿,心存大寨意犹刚。晓迎旭日山头去,暮闻笑声下翠岗。”字里行间,跳动着胡华对五台老区人民的由衷的崇敬之情。

《崖崩窑塌脱险歌》一诗,写的是年3月13日夜里发生的一件事,田家岗村民张毛家窑洞上的山崖,因开冻崩塌,胡华同十来个村民被埋入土中,但均安然无恙,胡华深感庆幸,于是咏以志之:“走南闯北烽烟多,几历惊涛与险波。四十五年身许国,崖摧窑塌奈我何!”

延伸阅读

胡华(~),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党史研究专家。原名胡家骅。参与成立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后改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年12月胡华因病在上海逝世。

胡华

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一个职员家庭。年肄业于浙江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年参加当地抗日救亡运动,10月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他经历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半个世纪历史过程,毕生坚定不移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年10月任华北联大史地系副主任。他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年开设新课《中国外交史》,出版了《日本投降以来英美帝国主义侵华史》和《日本投降以来中国政局史话》(主编)等著作。

胡华纪念文集

年后,胡华主要致力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先后担任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主任。林彪事件后,年从江西五七干校返京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政治学分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学编委、科学社会主义编委兼“社会主义在中国卷”主编,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胡华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会长为何长工)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该书被译成多种文字或直接转载在国外出版,影响较大;他还参与成立了“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后改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年12月胡华因病在上海逝世。

主要贡献有: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敌后华北联大为培养党的抗日干部,辅导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开始讲授《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并结合敌后战场形势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国情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学。同时兼任队长和党的支部、总支部工作。在这期间,经常带领学员同地方游击队一起参加反“扫荡”斗争,足迹遍及整个北岳恒山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张家口市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出色地指导和组织了张家口工人的反奸清算斗争和生产竞赛运动。从领导新解放城市建设和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进行经验总结与研究;

年10月,胡华重返华北联大工作,任华北联大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史地系副主任。年参加河北束鹿县的土地改革运动。年4月任华北大学中共党史教学组组长,在吴玉章、成仿吾等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开始担任吴玉章的学术助手。

为迅速培养党的干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胡华编写教材并讲授《中共党史》,年3月正式出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该书连续发行13版(次)、数百万册,有日本、朝鲜、维吾尔、哈萨克等文字的译本,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他主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发行数十万册,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所得版税收入,由胡华提议以三人名义——另两人为他的学生(协助编写者)戴逸与彦奇同志,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飞机);

参与领导创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系科,主编《中国革命史讲义》;按照中央教育与宣传部门的要求,为全国的理论宣传教育战线培养人才以及各高校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课程提供教材;

从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主任。年(29岁)被评为副教授、年评为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中国现代史组副组长;

应聘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学习干事,在主任周恩来亲自领导下,参与组织政协人士的理论学习;全国解放后,为适应新中国社会各界和高等院校的需要,进行党的历史、方针政策的干部和学生的教育讲座;

林彪事件后,年在周总理指示下,从江西五七干校返京担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在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调研中竭力抵制林彪、“四人帮”的谎言,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粉碎“四人帮”后,率先在全国党史界冲破禁区,拨乱反正,为恢复党的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捍卫党史的科学性、纯洁性,不知疲倦地四处讲演,并以史学家的卓识与中央负责同志坦陈己见,呼吁纠正党在历史上“左”的错误并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

胡华著《中共党史人物传》

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会长为何长工)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该丛书年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胡华获最佳主编奖;年又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一等奖,在海内外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转载或出版;发起并参与成立“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后改称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任常务副会长并组织有关重大学术活动;

胡华还主编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义》、《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贡献》;编著《中国历史概要(与翦伯赞、邵循正合著)》、《南昌起义史话》、《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等史著;

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等;

开创并组织促进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国际学术交流,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和组织接待国外学者来华访问;奉中央领导同志嘱托,鼎力帮助索尔兹伯里先生(美)完成《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世界宣传伟大的长征;

胡华教授一生伴随了中共党史学史的五十年过程。他一生不计其数的讲稿、书信、笔记、访问记录涉及研究的范围极广,是对全国高校和党史工作者关于党史研究与教学的指导和交流文字,是记录反映中共党史和学科史的宝贵财富。

……

作者介绍: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五台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百家号乡村文化创办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山西新闻主编等。曾荣获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全球位优秀诗人奖,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9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