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盐政、盐运使(历史资料)
一
长芦盐政气势雄,生活艰难盐税猛。历代人民受海害,祖国建设新时代。长芦古迹难寻觅,沧海一笑新世纪。长芦盐场更壮阔,改天换地新生活。
二
长芦盐场历代兴,人民生活赖此生。祖国建设盐场美,我辈奋力来歌颂。河北海岸好风景,长芦盐务党风正。新的时代向前冲,放声高歌海浪涌。
直隶(河北省)有较长的海岸线,渤海沿岸北起山海关,南至现今黄骅盐场,总称为长芦盐区。早在元朝,这里已开始设置河间盐运使管理盐务。明朝初年改为长芦。以盐运使驻长芦镇(今沧州市)而得名。盐政总系国计民生,封建朝廷历来相当重视。自永乐至宣德年间,明政府就派出巡盐御史,数岁一遣,后来一度以巡河御史兼理巡盐事。正統以后,明政府或差侍郎,或差御史,都御史巡视盐务,尚无定制。
清承明制,顺治元年(),清廷派浙江山阴人吴邦臣为巡盐御史。当时按一年一任之制,几乎年年换人,也偶有停遣之时。康熙七年(),吏部议于六部郎中,员外郎或都察院御史中选差满汉各1员巡盐。是年,巡盐御史孟戈尔上奏指出,巡盐衙署在京,远离盐场,御史无事可做。天津为盐务总汇之地,应将衙署移驻天津,便于督催引课。清廷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将巡盐御史改称盐政,仍沿用长芦之名。盐政仅差一人,不拘满汉。乾隆十六年(),正式颁发巡按长芦盐政监察御史之印信。盐政由内务府官员简充或由都察院奏差,各带原品级。咸丰十年(),恭亲王奕訢等人奏请裁撤长芦盐政,所有督办课运事宜,統归直隶总督兼管,以統一事权。此议得到清廷批准。此后直隶总督兼理盐政便成定制。据笔者統计,从顺治元年至咸丰十年的年中,长芦盐政经历了任次。
长芦盐政下属具体管理盐务的是长芦盐运使司盐运使。自明朝至清初,盐运使驻长芦。康熙十六年(年)移驻天津。盐运使秩从三品,一般由知府升任,开列具题,其品级相当于布正使,受盐政和管理盐务之督抚节制。盐运使的主要职责是督察场民生计和商人之行息,管理水陆挽运,计算里程、时间,核定盐价等。长芦盐运使司的内部机构,根据《长芦盐法志》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长芦盐运使司全宗》的记述,大体有:
1.经历司。设经历1人,掌领解京响课,承催商课及办理衙署内部事务。
2.广积库。设库大使1人,掌管平税收放各项饷课,经管印信及管库储等事。
3.四库。即吏房、户房、礼房和兵刑工房,分管各房所属事务。
4.架阁房。掌管档籍,乾隆三十年(年)设立。
5.承发房、监制科、勘合科。三科均系光绪年间增设。
6.财务处。办理表册核算事宜,宣統二年(年)增设。
长芦盐运使的下属机构有:
1.长芦缉私总局。光绪元年(年)设立,驻天津,专管緝私。下设静海、高阳、冀州、大名、卫辉、祥符等6个分局。宣統之后,裁原分局,重设16个分局。(其中直隶10个,河南6个)。
2.永平阖属盐务总局。光绪二十九年(年)设立。初设局于昌黎县城,后移驻滦州,总管永平府7个分局。宣統二年(年),总局改为永平督销官盐总局。
3.长芦官运总局。宣統三年(年),清廷将63处商人引地收归官办,设此总局。
4.长芦官运总局。宣統三年(年)在天津设立,掌管筑运事宜。
清末宣統年间,清政府实行地方盐务官制改革中央设立了督办盐务处。由镇国公载泽任督办盐务大臣,統辖全国盐政各官吏。督办盐务处设立,实际上是将各省督抚管理盐务中的人事和财权集中到中央。宣統三年(年),清廷令将督办盐务处改称盐务院,各省盐运使改为正监督或副监督。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朝便寿终正寝了。
本文资料节选于《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一书
张志士:年10月7日,生于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沙洼村,贫苦之家。笔名诗言志语或马前卒。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作了三部反映家乡历史风貌的长篇小说。因各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地方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爱情诗歌学会员。中外散文诗硏究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有:(民间诗派发起者兼创始人—张志士诗选)。自办发行(民间作家报),六十多期。诗观:好诗在民间,愤怒出诗人的民族思想理念。对诗言志,而且抒情的社会教化功能,深信不疑。主张诗是人生和生活的提升与结晶。赞成没有理想信念,没有诗歌灵魂的诗,多好的文字,多好的技巧,也是无稽之谈。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