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陈家庄,
秋来硕果遍神州。
早在元朝以前,因村中有陈家的庄子地而得名。清顺治十年,五台并为九部,在城(城关附近)、安军(建安一带)、柏兰(陈家庄一点),三奇(系杂都,不属于其它七郡的各村户)等。以后又并安军与柏兰两都为安军兰都,为八郡。一直延续至辛亥革命前,仍以都甲编制征收税赋。
陈家庄村到了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军侵占五台县城,次年4月,日军又侵占台城至台怀公路各据点,为了适应斗争形势,划分十四个区分领各村。三区驻在陈家庄村。在抗战时期,该村涌现出了李清魁、李昌明等一批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所讲的李佩膺少将也是该村(山西五台县陈家庄乡陈家庄村人)的杰出军人,。年1月任第83军66师少将师长,抗战胜利后率部参加内战,年10月在山西上党被俘,年2月获释放后返回太原,年3月任“雪耻奋斗团”第3团少将团长,10月19日在山西罕山率部起义。后曾在解放军第18兵团敌工部任职。
上党战役“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九四四年秋末冬初,抢占上党地区,是蒋介石阎锡山蓄谋已久的。一九四三年陆继将梁培黄的六十一军派往浮山一带,后又将十九军调往那里,就是企图挤走那里的八路军和夺取人民政权,建立他的立足点,以待时机成熟,进而抢占上党。
一九四五年初,日军败局已定,二月十六日阎锡山召开同志会第四次基干会,研究部署日军投降后如何抢占胜利果实的问题。史泽波是侯补高干,会后阎锡山召见了他,征询他对去上党的意见,史说:“去是能去得了,但是站不住,因为把兵力集中起来,无法占领那么大的地方,如果把兵力分散开就会被一个个吃掉”。阎锡山说:“只要你能去我就有办法守”。史说:“会长有办法我就去”。不过,当时是研究性质,并没有做出决定。后来,阎锡山派赵承绶为开展高干,坐阵汾东,准备由赵挂帅去抢占上党。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前夕,赵承绶受命到太原接受日军投降,阎锡山抢占上党的计划就由史泽波执行了。赵承绶走前,召集史泽波,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第五专署专员续如楫和临时协助赵承绶工作的同志会副书记白志沂开会,研究抢占上党事宜,决定由史率部前往。其所率部队有十九军的两个师,即暂三十七师杨文彩部和六十八师郭天辛部,配属六十一暂六十九师周建祉(师长赵向斗因病由周代理)部,还有挺进第二纵队白映蟾部和第六纵队徐其昌部,以及五专署的保安五团、九团和汾东第一、二支队等地方团队,共一万七千余人。
八月中旬,史率上述部队分左右两路纵队由浮山县东张村出发,向长治方向齐头进发。沿途所有村庄都已坚壁清野,行军第三天才在路两侧的山上偶尔发现三五个人。他们昼行夜宿,五天到达长子县城。宿营中人吃马喂糟蹋了一些庄稼和柴草,给农民造成了一定损失。到达长子后,暂六十九师周建祉部赶赴长治,其余部队就地休息。第二天,挺进第二纵队白映蟾部留守长子县城,第六纵队徐其昌部进驻屯留县,汾东领导组行政组长翟大昌(字品三)接受屯留县政权,其余部队即由史率领进驻了长治县。到达长治后,史即派暂六十九师负责东城(包括近郊,下同防务,保安五团和九团负责北城防务,暂三十七师负责南城防务,六十八师负责西城防务,并从暂三十七师抽调两个营分别进驻壶关和潞城县城。后来,接收屯留县城的翟大昌又率地方团队和部分尚待改编的伪警备队进占了襄垣县城。这样,便顺利地占领了上党地区的六个县,并相继建立了地方政权。但除县城附近及长治与长子、屯留的连接部外,广大农村仍在八路军和人民政权手中。长治和各县城都有日伪留下的粮食和其它物资,军粮和装备尚无匮乏之虑。史到达长治之后,就以胜利者的姿态向阎锡山发电报捷。
但局势变化很快,正在他们庆祝胜利之际,突然襄垣告急,史派六十八师师长郭天辛率一个团前去解围,走到屯留县常村,还没进入襄垣境内,襄垣县城即于九月二日被八路军攻克。接着,屯留、长子、潞城、壶关等县,也先后被八路军占领,各守城部队基本被歼。史所带的三个主力师和两个保安团退于长治县城附近的弹丸之地。此间,史不断给阎锡山拍电报告,到困守长治城一地的时候,阎锡山来电鼓气称:“上党必争,潞安必守,援兵必到,叛军必败”。并通知史已派彭毓斌率有力部队前来长治增援。
长治周围五县均被八路军占领,长治处于被包围之中。八路军先攻南关,守南城的是杨文彩(外号杨傻子),他是史泽波一手提拔的,暂三十七师又是史带过多年的部队,战斗力较强,因此,比较放心。但也不能不把注意力放在南城,殊不知这是佯攻。第二天八路军突然夺取了由最稀松的保安完备防守的北关。北关的失守对国民党军固守长治影响甚大,于是史命令六十八师师长郭天辛夺回北关,郭率一个团攻打了一天,没有进展。第二天史又调杨文彩再次反攻。杨先命迫击炮轰击北门外,将附近民房炸塌了一大片,然后率一团冲出城外,与八路军展开激烈巷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史部光受伤的连长就有七八个。史泽波在瓮城指挥作战,一个炮弹落在身边,幸亏没有爆炸,不然史就完蛋了。
史部付出了很大代价,夺回了北关。当时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彭毓斌的援军上。不料,没几天彭毓斌全军覆没的消息就象晴天霹雷一样传来,使史陷入惊恐之中。
上党战役遗址彭毓斌的援军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史泽波等不得不考虑下一步的出路问题。当时,八路军有四十个团,实力相当强大。史部如果死守,肯定没有好结果,但如果马上突击,又怕造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陷于不可收拾的境地,所以,史泽波主张暂守一段,稳定军心,再伺机突围。但五专员续如楫吓破了胆,私自给阎锡山打电话,谎说长治城里没有粮食,要求下令突围,阎果然命史部撤回临汾,史泽波仍以暂不走为上策,复电阎锡山,陈述伺机突围的理由。可是阎很快又发电报:“这一次你无论如何听我的,撤回临汾”。阎两次电令撤退,史只得服从。从哪里往回撤?意见亦不一致。杨文彩认为:八路军的主力在长治以北,长治以南兵力薄弱,应该南下河南,然后绕道回山西。史泽波则认为循原路回临汾距离最近。最后,还是以史的意见做了决定。突围前做了紧急部署:根据北面压力最大的形势,分派六十八师郭天辛部为右路,让六十一军的六十九师担任风险较小的左翼,其基本部队暂三十七师为中路,做为保卫军部和五专署的主要力量,两个保安团也在中路。
大约十月上旬末一天晚上十一点半,史部乘夜从长治南门突围出来,沿长子县城以南向西撤退,三天后到达沁河岸边福庙梁,周建祉部行动较快,已顺利渡过河去,暂三十七师和六十八师到达河边时,八路军一主力已在河西岸高地上封锁了渡口,后面和北面也包围上来,截断了退路。在这四面楚歌的形势下,史部只有向前冲才有到达临汾的希望,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强行渡河。暂三十七师几次冲锋均未奏效。这时天已黄昏,八路军在对面居高临下猛烈射击,国民党的部队连人带马泡在水里,只有被动挨打。经过激战,有的死的河里或岸边,大部做了俘虏,其中包括暂三十七师师长杨文彩,只有少数冲了过去,冲过去后又在桃村被八路军歼灭。史泽波经营多年的十九军两个师就这样覆没了。
正在河边战斗激烈的时候,史泽波和六十八师师长郭天辛,参谋处长戴树章及一个卫士、一个电话兵,避开八路军的主攻方向,绕到下游,徒步过了沁河,过河后史的马也丢了,他们只好步行。在山里走了二三十里,碰到了五专员续如楫,他带着些保安团战士,便结队继续西行,走到半夜,补一小股八路军冲了一下,续如楫不见了。找了一个多钟头也没找到(后来他逃回太原)。几天来,史泽波等急于逃命,困饿交加,疲惫不堪,便在路边的小庙里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一出庙门就有民兵在对面山上打枪,史等便顺山梁小路向西南走。这天是十月十三日,约下午四点钟,走到一个下坡的石砍处,忽然飞来了四五颗手榴弹,幸亏只有两个爆炸,右侧山坡上轻机枪也向他们扫射,在脚前脚后冒起土烟,他们便急忙躲进左侧的柳树丛里,随后有二十几名八路军冲上来,将树丛包围。其中一位说:“我是太岳十三团的参谋长,我们不杀俘虏,放下武器就是朋友”。史泽波等只好做了俘虏。
后来,史泽波等被解到涉县下温村晋鲁冀鲁豫边区政府,每天好吃好喝,生活上受到热情照顾。戎五胜曾以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名誉招待了史泽波、杨文彩、郭天辛、戴树章等人。三个月后,转到晋冀鲁豫军区参议室(武安县伯延村)。三个月后又转到军区高参室(主任周思成、副主任王伯平),期间,薄一波、刘伯承、高树勋均来讲过话或座谈,帮助他们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劝其弃暗投明,为人民服务。在上党战役中被俘的二十九名高级军官中,旬翟大昌、戴树章、张运华等觉悟得快,于一九四六年十月份离开高参室,走上了不同的革命岗位。史泽波则认为国共交战,胜负未卜,现在投降共产党将来何以自处?又觉得跟了阎锡山十几年,犯不着回过头来再去打阎锡山。所以,二年多一直没表态。最后,军区领导决定放他回太原。
临行时,军政首长为他饯行,薄一波说:“你回去告诉梁化之,叫他留下以后见面的余地”。徐向前说:“这话不能说,说这话就要了他的命了”。对史说:“你回去后就说吃的喝的都很好,别的什么也不用说,有个政治影响就行了。如果有知心朋友问你:为什么别人都早回来了,你却住了二年多?你就告诉分他们:打的不厉害的放得早,打得厉害的放得迟”。戎五胜说:“我们解放太原时,你挖个小地洞藏起来,别让炮弹炸死就行了,将来在太原我们再见吧”。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史泽波和杨文彩被释放回太原。回到太原后,被安置在省府东边的一个小院里,里面已经有郭天辛、郭溶、李佩膺、胡三余等人,院门有士兵站岗,实际是监禁起来。后来,阎锡山在被俘回去的人员中搞“刺字”活动,以使表示效忠,史泽波先在臂上刺了“反共”二字。但有人说:“反共坐车就成了返共了,不行”,于是又刺了“灭共”二字。约一个月后,阎锡山召见史泽波,史说:“这一回给会长丢人了”。阎说:“丢了人,雪耻吗!”于是给他讲了准备把被俘回来的官兵编为“雪耻奋斗团”的计划,并要史担任总指挥,由胡三余任副总指挥,白瑞珍任参谋长。此后,史又断断续续参加一些军事会议,并筹组“雪耻奋斗团”。但史的行动都有人监视,开会时,别的军官不理睬他,史常常一人坐在后排的角落里。有一天,阎锡山对史说:“有人对你不放心,派人监视你,我已经告诉他们:不必了!要用人家你就用,不用,枪毙了也可以嘛!”
大约一九四八年二月,“雪耻奋斗团”正式成立,先是两个团,后增加到六个团:一团团长杨文彩,二团团长郭天辛,三团团长李佩膺,四团团长陈启时,五团团长刘谦(原骑兵军的),六团团长王维桢。除被服过的官兵外,也补充了一部新兵,每团千余人,总共近万人。指挥部设在太原市帽儿巷。
“雪耻奋斗团”成立后,不久派一个团到寿阳协助作战。当地指挥官明说被俘过的官兵受过解放军的优待,回太原后在“返干团”被折磨的险些丧命,虽然身上刺了字,但真正愿替阎锡山打仗的没几外;暗里歧视被俘过的人员,把艰险的任务推给“雪耻奋斗团”去干,以保存其实力。因此,“雪耻团”的复杂心理和艰难处境,便对几个总司令说:“史这个部队谁也不能指挥”。后来,阎又对史说:“你的部队谁也不能指挥,有事我找你,由你去指挥”。此后,除了陈启时的四团留在万柏林外,其他五个团开往榆次。
晋中战役开始后,史在榆次派王维桢团到平遥县南关,略作增援姿态。亲训师在张兰附近被歼后,高倬之的三十四军放弃平遥,自动撤走。王维桢发现后,也率队伍向北转移,因太谷一带已在激战,王沿汾河撤到太原汾桥东。解放军已到桥西的移村附近。三团在桥东顶了一下,解放军不知虚实,没有继续前进。屡楚后来对史说:“多亏了你这个三团,不然太原早丢了”。晋中战役临结束时,郭宗汾带兵到榆次策应赵承绶的野战军,以解小常之围,部队在榆次以南潇河北岸停止前进。“雪耻团”在榆次的铁路线上,史见郭宗汾按兵不动,也在北岸观望。赵承绥的野战军被歼后,郭宗汾率部逃回太原。史率部撤到鸣李一带,这里是平川,不好防守,在取得孙楚的同意后,又上了东山。
“雪耻团”拉上东山,在孟家井建立了指挥部。几个团以扇形占领了几个小山头,最东面的罕山是杨团,北面是李团,南面是郭团,王团和刘团则为机动部队,以对付榆次和鸣李方面的解放军。阎锡山说孟家井没有部队不行,派申永寿的特务团到孟家井加强“雪耻团”,实际上是进行监视。一九四八年八月(太原道注:应为十月),解放军从北面插过来占领了孟家井以西的山梁。切断了通往太原的公路,把“雪耻团”包围起来。史急忙同太原联系,孙楚来“王靖国让李佩膺(五台人)的一个团守东山,其余的团撤回来”。李佩膺的团虽在前方,但他一次也未去过阵地。孟家井公路旁有一条深沟,解放军没有封锁,史把五个团从沟里悄悄撤出,转移到太原东山上一个煤厂。第二天,孙楚来电说:“李佩膺那个团投降了解放军”。史听后想:“一个团投降还好说,再有两个团投降该怎么办?”史觉得不能再干下去了,便在电话上和孙楚说:“我神经衰弱,需要休息”。孙说:“那你回来吧。”就这样,史离开了“雪耻团”。
史休养后,胡三余接任“雪耻团”总指挥,曾配合中央军夺回过东山上的一个小山头。此后,胡三余、杨文彩、郭天辛等十八个被俘过的军官被送往南京受训。“雪耻奋斗团”番号遂被撤销,官兵编入其它部队。史离队后,住在太原右字巷自己租的房子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孙福麟突然来了,没说几句话就和史下棋,没下完一局又匆匆走了。孙并不常来,他意外来此,神色又不对,使史产生了怀疑,估计是有不便之言,史便躲了出去。第二天太原就解放了。
陈家庄中学新旧对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九四七年,为加强集中领导,五台县重新划分为八个区,直至一九五九年才撤销,三区仍然驻在陈家庄。一九四六年后半年,又和胡家庄完小合并,成立了五台县第三高级小学校,陈家庄的名师李镇卿担任校长,一九四八年春移到陈家庄村。一九五八年秋天,改为“陈家庄完小”,不久改为“五台县第三中学”。
陈家庄中学陈家庄中学教师风采栏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二十世纪初,年陈家庄高级中学成立(后改为县初中)阎明章老师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陈家庄中学再度声名鹊起,吸引了五台县城及周围乡镇的许多学生来此求学。特别是在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在李铮校长的创新领导下,陈家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教学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气氛日益高涨,教学成绩更上层楼。百年沧桑,岁月如梭。陈家庄乡政府所在地,百年名校所在地校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必将再创佳绩,永铸辉煌。
注释:史泽波(-),字恩澍,河北献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出生于年12月23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年任晋绥军独立旅团团长,年任第19军独立第2旅2团团长,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抗战,年5月升任第19军旅少将旅长,年1月任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年9月升任第19军军长,年8月率部参加内战,10月15日在上党战役中被俘。年12月被释放回太原,年任太原绥靖公署“雪耻奋斗团”总指挥,后辞职在太原闲居,年4月24日在太原迎接解放。后任河北省交河县政协常委。年9月26日病逝。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五台县陈家庄乡东峪村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