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救个大人物,获得横财,瞬间发迹,却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年,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背着一席破铺盖,徒步从河北献县出发,投奔京师的哥哥。小伙名叫李玉,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不得不前往京师找哥哥混口饭吃。李玉的哥哥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只不过是京城宫里的一名太监而已。富人家的孩子不会做太监,做太监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一种是刁。穷人做太监,那只能到了穷困边缘的地步才去做,而刁人做太监,那是要寻求一种快速实现富贵的道路。

太监

李玉的哥哥无疑因穷而做了太监。太监确实被人看不起,但也真真切切地能吃饱饭,活下来。即使最低等的太监也不会因吃穿发愁,因为,不同职位的太监虽然每月进项多少不一,但绝对是固定收入。在宫中的太监,一旦使得不顺手了,会被派到王公府邸,在王公府邸不顺手了,会被派到世家宅邸。最终,因年龄原因实在干不动了,也会有专门的寺庙收容他们。有条件的太监会找个媳妇甚至不止一个,收个干儿子(一般是亲戚家的孩子),然后让干儿子养老。像李莲英李公公,小德张张公公等等。

李莲英

李玉的哥哥很难混到李莲英或小德张那种级别,以后注定不是进寺庙就是由李玉养活着。然而,李玉已经走投无路了,父母不在了,自己又没妻儿,二十岁的他只有投奔哥哥了。谁也不会想到,李玉的这个决定重启了他的人生之路。因为,他的机遇来了!关于李玉的事迹,我不敢说全部清楚,但至少比别人熟悉,因为李玉就是我的老爷爷,当然一般称其为老祖。我叫李新建,出生在北京,不是我老爷爷当年的那个决定,我可能与北京无缘。

晚清太监

当年,老爷爷做出那个决定很简单,吃不饱饭,肚子瘪,要活命。一席破铺盖,一身破行头,带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就这样徒步走了半个月。到了京师,还没等打听到哥哥的消息,却遇上了大事。年,二次火烧圆明园,四十多年前英法联军,这次八国联军外加一帮土匪。老爷爷以为哥哥在里面,冲进去。然而,哥哥没找到,却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监。老爷爷给这位老太监换上百姓的衣服,然后,一口气把老太监背到了后山。就这样,老爷爷成了这位老太监的救命恩人。世上最大的恩情是什么,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他人的救命之恩。老太监感激老爷爷的救命之恩,知道老爷爷生活困顿,走投无路。于是,老太监收了我的老爷爷为干儿子。事后才知道,这个干儿子太值了。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走了,慈禧太后从西安回来了,圆明园已经是一片废墟。慈禧太后伤透了心,但也无济于事,想想以前每到夏天,自己都会在这里避暑纳凉,处理政务,而现在惨目忍睹。慈禧太后不愿浪费这个地方,于是就找了圆明园的总管太监殷总管来处理这件事。恰巧的是,这位殷总管正是我老爷爷救的那位太监。殷总管自然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救命恩人、干儿子,我的老爷爷。从此福海的北边,长春圆、熙春圆还由政府管理,而福海,西北大地,就是现在的西部开发区,那都是我们家的。就等于半个圆明园给了我们家。说给那不是嘴上说说的,是真的给啊,因为连地契是一并给的,上面还有慈禧盖的大印。

圆明园长春园谐奇趣大殿外东侧的八角亭

老爷爷本来穷得吃不上饭,揭不开锅,不得不来京师投靠哥哥,没想到阴差阳错救了个人,自己居然意外地获得了半个圆明园。老爷爷突然成了暴发户,真不知道怎么办了。他第一先想到了老家的人。这么多地,自己肯定是种不过来。消息传到老家,很快亲戚套着亲戚奔向圆明园。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为了土地,现在河北人投奔圆明园居然也是为了土地。基本上没有别人,全是河北人,并且远远近近都是亲戚。可以说,当时百分之九十来圆明园的人都是投靠我们家的(当然还有投靠其他小太监的亲戚)。

长春园“谐奇趣”远景,谐奇趣就是那栋

就这样,圆明园落下了有亲戚关系的五大家族:李家、纪家、田家、马家、高家。因为,其他几家都是投靠我们家的,所以我老爷爷在他们中最有威望。家里出了什么大事都会先找我老爷爷处理。有了威望就有了一定的权力。有了地,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钱。有了钱,有了权,就有了一切。老爷爷同时有了三个媳妇,一个名门正娶,两个买的。谁也不会想到,当年的那个穷小子,现在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媳妇还仨。与大富大贵没法比,但小富即安对于穷人出身的老爷爷也相当满足了。当时,我们家虽然把圆明园的很多地分给了亲戚耕种,但并不要他们的一点东西。因为,自己还拥有很多地亩。因此,我们家不得不雇佣了十九个长工,当然短工就没法具体计算了。

圆明园廓然大公规月桥

那时候的长工非常的简单,一是,他不要工钱,也没有工钱这一说,只是要求雇主管吃管住。二是,干了一年,到年终给他们一些粮食。三是,因为是长工,长年在家里打工,最后要由雇主给他们介绍对象。这样,夫妻俩都和雇主熟悉,也就都在雇主家继续干活,甚至他们的后代也给雇主打工。时间长了,虽为雇主关系,实际都是以一家人看待。长工对雇主相当的忠心,雇主也相当信任长工。为什么雇主和长工关系很融洽,一是因为长时间相处在一起,二是,雇主也要和长工一样在田间地头劳作,甚至雇主要带头劳作。而后来,之所以出现,雇主享清福,长工累弯腰的情况,是因为雇主的儿孙享了长辈的福,一出生就没出过力,没吃过苦,富二代,所以他们只知道享受,才慢慢与长工脱离了关系。

圆明园

其实,我爷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老爷爷富了,所以爷爷一出生就享福,没受过罪。当时,爷爷被人家称为傻大爷,因为我爷爷既是老爷爷的正妻所生,又是第一个儿子。我爷爷就知道吃喝玩乐,一点没有经营家里房产土地的打算。后来,老爷爷分家也分给了他不少房子和土地。但我爷爷不知道打理,渐渐把房子和土地都送给了别人。而和我爷爷同父异母的二爷却很精明,在分到房子和土地后,精打细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两兄弟的差距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了。爷爷这边是子卖爷田心不疼,土地房产,送的送,卖的卖,而二爷那边是一心一意守护房子,全心全意保住土地,甚至又置办了不少房产。

圆明园遗址

然而,这个社会的变化谁也难以预料。后来日月换了新天。过去那些有的人却不被欢迎了。土地越多,罪过越大,这是时人普遍认为的。很快就根据拥有土地的多少,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可想而知最倒霉的是谁了。正是我那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守护房子和土地的二爷。人的精明是永远无法预料社会的巨大变化的。能预料到,那只能说明这种变化有规律可循,而一种新的,突然的,没有规律的社会变化,再聪明的局外人也难以预料。二爷那样精明的人也败在这种社会的变化上。他永远也想不到,拥有土地越多,反而身上的枷锁也随之越多。二爷因精明成了富农,而我爷爷因吃喝玩乐成了中农。过去两兄弟因一个没心没肺,一个精明能干,拉开了贫富的差距,现在,两兄弟又因为贫富的差距产生了身份的等级。第一次,爷爷败给了二爷,现在二爷败给了爷爷。后来,我爷爷虽然比二爷早走了,但可以说是安享晚年,而我二爷就没那么幸运了。

农民与地主

从老爷爷到爷爷再到我父亲,人虽不断变换,但圆明园还是那样。福海是一片泥塘,划船过去,是一片苇塘,苇塘的旁边种着水稻。园中的井水都是自流井,那河水都是从泉眼冒出的水形成的,常年不断地往外冒,一年四季不冰不冻,用手或趴下去都可以直接喝,水是那样的甘甜,那时,绝对没有一点污染。以前,家里用水直接到那自流井里打。而现在是一处也没有了。过去,圆明园虽然遭了两次火灾两次抢,但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家管理的这半边圆明园以前的殿堂都是木质结构的,所以在大火中所剩无几,而另一边不一样。那边虽然遭到了火灾,但由于大多是石材建筑,所以保留下很多建筑的框架。像那汉白玉啊,石头门啊,甚至正大光明殿那大砖墙都还有。

年的两峰插云亭,从此照片可知并未

但后来,有很多人为发财就拿圆明园剩下的砖石去卖,当时在西直门那个地方就有专门收城砖墙的,大约是四十八斤一块钱,一块砖能卖几毛钱,那时的几毛钱可不少了。有一个沙子王更可恨,专门去西洋楼砸那汉白玉石头,砸下来之后,居然把这个磨成粉末掺进大米中,卖给人家。还有一个缸瓦子王,把那琉璃瓦磨了,当耐火土,搪炉子。这两个人在圆明园发了横财,因为那时候圆明园的另一边没有人管理了。总之,那时圆明园里的人甚至周围的人盖房子不需要买一砖一瓦,直接去圆明园里拉过来就可以用。当然,我们家的房子也没少用,至今家里还有汉白玉做的小石凳、花盆架。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

嗨!上了年纪回想一下,有时不得不承认,人啊!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得夜草不肥!或是你的命,或是你的德,让你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果实。怕就怕在,你只知道把果实单纯地留给儿女,却忽略了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他们可能抱着果实,比别人少了一点急,比别人起步高一些,但也可能耽误了他们,甚至更容易毁了他们。所以,应当留给后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管理和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7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