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侠是谁?他于年10月7日,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东村乡侯陵屯村。具体的家庭背景现在也已经无法考核。年,袁世凯政府向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人民共愤,15岁的张克侠,也是人如其名,侠肝义胆,目睹政府软弱无能,满腔热血下,愤而投笔从戎,第二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为的是有朝一日能上阵杀敌,抵御外敌,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身染重疾
年秋,张克侠升入保定军官学校。两年后,他毕业。当时由于连年军阀混战,国家财政十分窘迫,全国军队中有的能够发饷,有的则不能。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想分配到有军饷的部队去,都听说冯玉祥将军领导下的西北军有铁军之称,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上下团结,很得民心,又坚持抗日,在当时的军阀中颇有爱国色彩,虽然粮饷也是很困难。但张克侠却主动申请去这支“冻死不入民宅”生活艰苦但生机盎然的军队。
到冯部后,他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混成旅任见习军官,颇得宋哲元的赏识。半年后,由于先天体质较弱,加上军队操练异常艰苦,不幸,得了肺结核,吐血不断,不得已离开了军队,回家养病。
他的妻子李德璞虽然是包办婚姻嫁给张克侠的,可是对重病中的丈夫不离不弃,以顽强的爱和非凡的毅力去体贴照料丈夫。张克侠也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不断运动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终于张克侠奇迹般地从死神手中逃脱了出来。
成为连襟
与此同时,年2月,冯玉祥的妻子去世,经人介绍,续娶了张克侠妻子的同胞姐姐李德全。这样张克侠就与冯玉祥将军成为了亲戚。这在一向强调朝中有人好办事的中国,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可是生性好强的张克侠反而觉得不太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尽管这种身份的转变并不是他意愿求来的。
成了连襟的冯玉祥,向修养在家的张克侠发出了邀请,邀请他重回西北军效力。冯将军言之凿凿,诚意十足,可见他也是很看重张克侠的。可是此时的张克侠,考虑的不仅仅是能否回西北军的问题,他跟冯将军的连襟关系,也对他的思想造成了困扰。他不得不考虑到别人可能的风言风语,即使自己得到晋升,很快就会有人搬弄是非,说他并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连襟爬上去的。这对于一身傲骨,不愿攀亲附贵的张克侠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所以张克侠犹豫不决。恰恰在此时,他在军校的同学李明灏从广州来信约他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大本营报效。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广州俨然成了中国的革命圣地,这里到处散发着革命的热情。一心向往革命,参军就为报效国家的张克侠毅然做出了南下广州的决定。
他拖着大病初愈,虚弱的身体,通过北洋军阀的军警层层盘查,登上海轮,到达广州。先在陆军讲武堂任教官,后来又当了队长。
就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了解到原来中国还有一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张克侠耳濡目染,深深为共产主义的主张所震撼。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很多共产党人士,接受了共产党的启蒙教育。北伐战争开始后,得知冯玉祥已同国民党和北伐军取得联系,便立即返回北京,到冯玉祥身边参与戎机,被任命为学兵团团副。
中山大学
此时,身在苏联的李德全寄回来一封信,当时,苏联是共产主义的发源地,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热火朝天,李德全认为张克侠应该去苏联学习,深造一番,接受共产主义的教育。年春,张克侠辗转到了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
中山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为中国留学生而设。当时不仅是共产党,还有国民党派出了相当多的军官前往中山大学,接受苏联的军事理念教育。
张克侠的校友中就有一位冯玉祥的随从副官,张振亚,此人表面上从属于西北军,是国民党外派留学生,实际上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原是冯玉祥派驻外蒙的代表,年在东方劳动大学秘密入党,回国后被分配到设在上海的中央军事部工作,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地下斗争。
张克侠和张振亚两人一见如故,对革命的理念相当合拍,都为着革命激情所鼓舞,恨不得有一番作为。张克侠此前既已在广州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到了苏联后,对于共产主义革命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再加上张振亚的时刻提醒,思想领悟提高的很快。
于是,有一天,就在他跟张振亚像平常一样交谈时,他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张振亚一听之下,大喜过望,他拍着张克侠的肩膀说:“欢迎,欢迎。”其实张振亚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推动着张克侠向共产党靠拢,经过他与张克侠的朝夕相处,交谈甚多,觉得张克侠是一个可靠,正直,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为共产党所用。所以他认为张克侠加入共产党是迟早的事,尽在他的意料中。
张振亚把张克侠要加入共产党向组织上汇报,并且重点提到了此人表面上不是强悍之人,但是个将才。又特别提到他跟冯玉祥将军是连襟,对冯玉祥将军有一些影响力。所以组织上很快就把张克侠列为考察对象。这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走的程序。
然而,党组织考察还没完成,千里之外的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一直走在北伐前沿,号称为国为民为天下的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走向了对立面。
蒋介石自己则大权独揽,变成了新一代的大军阀,而且主持了国民党政府。大革命宣告失败。共产党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忙于自救,当时蒋介石已经公开宣称要清洗共产党人士。一时之间,共产党仿佛从地面上消失了,变成了地下党。
苏联方面,斯大林对于蒋介石的叛变非常不满意,一气之下,断绝了跟国民党的往来,在苏联留学的国民党军官则被公开驱逐。张克侠当时作为冯玉祥的人,因为冯玉祥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也遭到了驱离。如此一来,他不仅没入得了共产党,还被要求离开中山大学。
争取机会
年暑假,苏联决定把这批学生以及不是共产党的学生送回中国。张克侠被送回国之前,党组织和他认真谈了一次,也回答了张克侠的问题:入党问题在莫斯科解决不了,回国后还可以再申请,并且严肃地告诉他:张振亚也会回国,并且会向组织报告具体的情况,希望他之后能再继续争取。
张克侠回国后,在第二集团军总部担任参谋,不久调到张自忠的二十五师担任少将参谋长。但是他并没有与张振亚失去联络,还时常把冯部的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向张振亚汇报,也多次表示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也从没有放弃对他的考察。张克侠的坚持与努力没有白费,年5月,在冯、阎反蒋的中原大战之初,张克侠突然接到张振亚的一封密信,约他在上海见一面。
两人时隔两年再见,不禁感慨万分。张振亚动情地说,张兄弟,原以为自苏联失散后,你我此番以后怕再难见面,即使见面,也不免是以敌人的身份见面。可是,我想错了,完全地错了。你在恐怖中,仍能矢志不渝地争取入党,就凭这一份意志,这份坚持,你就已经是个合格的共产党人。你放心吧,党组织很快就会派人联系你。
张克侠兴奋地说,参加革命,是我的一大理想;入党,则是我的另一个理想,现在眼看着两个理想合二为一,我就要以共产党人的身份来参加革命,此时此刻,心情激动啊。
实现理想
这一番话倒是提醒了张振亚。他暗暗地思索着。没过多久,张克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另外两个同学张存实和李翔梧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周恩来批准他为“特别党员”。由张振亚代表党组织向张克侠宣布这一消息:“中央已经批准你成为共产党员,但是因为你是‘特别党员’,所以不能和地方的党组织发生关系,你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暴露身份。以后,和你联系会安排专人,你在与党进行书信沟通时,使用‘张光远’这个名字。假如发生意外,你也不要说出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党是会记得你的,同时也会设法保护你的家人。”
张振亚又说:“周恩来同志吩咐过,你的身份比较不一样,既是国民党的军官,又是冯玉祥的连襟,而且冯玉祥很信任你。所以你要会利用这些关系。西北军与我党也多次合作过,和蒋介石嫡系有比较深的矛盾。在五原誓师后,刘伯坚、刘志丹、宣侠父、安子文曾在那里担任过政治领导工作。这是一支可以团结和改造的部队。你的任务是:不断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还要积极宣扬革命的思想,为我党挖掘,吸纳可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