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老农心生不满给叶剑英写信

中科技术让白癜风患者早绽笑容 https://m-mip.39.net/m/mipso_8600300.html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被迫动用武力,让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为求自保,最终同意张学良、杨虎城的提议,国共两党第二次进行合作,共同对抗外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西安事变关系重大,参与这场兵变的人都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心腹嫡系,导致许多内幕鲜为人知。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细节成为历史悬案。

近年来,网上有一种说法引起大家的注意:真正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的并非王玉瓒,而是孙铭九。包括网上现在有很多相关文章,都说孙铭九才是亲手捉住蒋介石的英雄,那这些说法靠不靠谱呢?

孙铭九

根据东北讲武堂研究院提供的资料,王玉瓒出生于年,字宝珩,辽宁省黑山县八道壕乡大夏村人。

年,刚满18岁的王玉瓒投笔从戎,加入奉军。年,王玉瓒入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学习。年,王玉瓒以全校第10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最后经张学良主考,进入少帅身边工作。年10月,王玉瓒跟随张学良赴南京参加国民第三届四中全会。

入关后的王玉瓒调往王树常第二军十五旅任中校副官,后转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卫队营营长。

华北事变后,第二军归二十九军指挥。年春,张学良让王玉瓒秘密赶到西安,任“剿共”总部卫队一营营长,主要负责华清池外围警戒工作。

年12月10日,西安事变的前两天,张学良到华清池五间厅蒋介石的下榻处,与委员长商议国家大事。

据知情者回忆,张学良与蒋介石爆发激烈争吵。张学良主张:全国人民要求抗日,委员长不可再一意孤行。若执意冥顽不顾,必将会成为民族的罪人。

但蒋介石最不愿意听到这话,他当即大骂张学良忘恩负义。

蒋介石和张学良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经过张学良与杨虎城共同商议,决定用“兵谏”的方式,迫使蒋介石妥协,让国共两党达成合作,一致抗日。

年12月11日下午四时许,张学良从蒋介石住所出来,往华清池外面走。走到头道门时,正值王玉瓒值班,张学良让王玉瓒跟自己回到金家巷一号张公馆。

王玉瓒清楚,少帅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委托自己处理。他不露声色,嘱咐好其他人一些相关事宜后,便急匆匆地赶往张公馆。

在公馆里,张学良向王玉瓒下达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让他把蒋委员长“请”过来,并且一定要“活”着。

王玉瓒一听就明白,少帅这是想动用武力“兵谏”蒋委员长。事关重大,甚至搞不好就会掉脑袋,但王玉瓒没有退缩,他表示自己会坚决完成任务。

张学良听后很高兴,让他去找谭海副官长商量具体相关事宜。任务重要,王玉瓒当天晚上没敢回家,就在谭海办公室休息。

年12月12日凌晨两点左右,王玉瓒准备出发去执行任务。临行前,有人向他带来张学良最新指令:你营是华清池行辕守卫者,应先行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学良让王玉瓒见机行事,一旦事态紧急,可以直接冲向五间厅活捉老蒋。

西安事变时的王玉瓒

得到命令后,王玉瓒不敢怠慢,他乘三轮摩托车来到西安十里铺,找到东北军骑兵连长邵兴基,传达张学良的命令。

之后,王玉瓒赶到灞桥镇,命令东北军手枪排长金万普迅速到华清池参加捉蒋行动。王玉瓒又赶到卫队一营步兵第一连在华清池的住所,让少校连长王世民将几个排长找来,部署相关事宜。

说到这里有同学会好奇:王玉瓒为何不打电话直接通知这些人,还如此大费周折?

大家有所不知,西安事变是在绝密情况下部署的,用电话通知固然省时省力,却不安全,容易被人侦听,留下证据,还是当面传达更为妥当。

通知到所有人后,王玉瓒领着多名士兵赶往华清池。华清池西侧的禹王庙里住着一些宪兵,他们的任务是负责蒋委员长的安全。

王玉瓒先带人将这些宪兵缴械,年12月12日凌晨四点左右,王玉瓒带着战士从华清池一道门往二道门摸去。只要穿过二道门,继续步行约三分钟,就能到达蒋介石下榻的五间厅住所。

但情况突变,二道门附近突然出现一个蒋介石的侍卫。此人看到王玉瓒鬼鬼祟祟,想出声询问他们有何事情。

王玉瓒没顾得上多想,举起手枪,就将此人当场击毙,这也是打响西安事变的第一枪。

根据王玉瓒晚年的回忆,他开了这一枪,就再也没有回头路。所以当即下令,卫队一营官兵向五间厅方向进攻。灞桥方面同时赶来50多名卫队二营官兵,营长就是孙铭九。

这时整个华清池乱作一团,蒋介石的其他侍卫听闻枪声便匆忙跑出房门,与王玉瓒等人交火。王玉瓒和部下一起开枪,将他们全部击毙。

来到五间厅门口时,王玉瓒发现门窗紧闭,原来蒋介石的侍卫死死抵住门窗抵抗。卫队一营、卫队二营官兵凭借人数的优势,顺利冲进房间。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两种不同的版本,据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的回忆,他翻过荷花阁,穿过贵妃池,一下跳到五间厅的平台上,进入蒋介石居住的三号厅。

卧室里空无一人,衣服、假牙都在,被窝里尚有余温,这就说明蒋介石没走远,但是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此时的孙铭九心急如焚,张学良此时也下达了最新命令:抓不到蒋介石,所有参与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官兵以叛逆罪论处。

这时,一营手枪排战士石志中跑来报告,他在院里后墙发现一只鞋子,可能是蒋介石翻墙时遗落下来的,孙铭九赶紧命令官兵搜山(骊山)。

这时天刚蒙蒙亮,卫队第一营第一连手枪排班长刘允政、翟德俊等三人发现,在骊山半山腰处的一块大石头后面趴着几个人,这几个人当中就有蒋介石。

找到蒋介石就好办了,官兵们先把蒋介石“抬”下山。12月12日上午八点多钟,官兵们把蒋介石塞进一辆小汽车,由谭海副官长等人将他送到西安城里的新城黄楼。蒋介石一直在询问:“张副司令在哪里”?

至此,西安事变落下帷幕。

另一种版本的说法与这一版大差不差,不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孙铭九,而是王玉瓒。

王玉瓒还说,由于他捉蒋立功,少帅张学良奖励他块大洋,提拔他为东北军十五旅四十三团团长。

这之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对西安进行政治军事压迫。

张学良被逮捕后,东北军内部大乱。六十七军军长元老派将领王以哲为了维护东北军团结,他主张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派出代表去南京与蒋介石和谈,想和平解决此事。但孙铭九等一些少壮派,却主张用武力营救张学良。

年2月2日,孙铭九不顾大局,枪杀了王以哲。年,孙铭九投靠汪伪政府当了汉奸。年,孙铭九向李兆麟将军投降。从这之后,孙铭九就一直以“捉蒋英雄”自居,并绝口不提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也不说自己是“卫队第二营营长”,只说是“卫队营长”,有意回避“卫队第一营”。

因此,在这数十年间,外界一直都不知道西安事变捉蒋的真相。

年4月8日凌晨,92岁高龄的孙铭九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安详离世,当时国内各大媒体均以“骊山捉蒋立大功英雄孙铭九病逝”为题,对此事作了相关报道。

回过头看看,王玉瓒在西安事变结束后,又去了哪里?

年3月底,东北军被迫开赴江苏、皖北、豫东一带。王玉瓒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六十七军师,王玉瓒担任团团长。

七七事变爆发,王玉瓒率领团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先后在沧州、献县、邯郸、漳河、新乡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三个多月。

年11月,王玉瓒调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阻击由杭州湾登陆南下的日军,激战中临危受命为副旅长。

年,东北军被蒋介石一举瓦解,多数精锐被编入国民党。王玉瓒灰心丧气,举家迁往陕西省沔县。

王玉瓒(晚年)

为了给抗日军民提供帮助,王玉瓒在年5月,出任中国红十字会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军事学教官兼学员队队长。

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王玉瓒主动卸任所有职务。年10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王玉瓒与龙云、卢汉等人参加了云南起义。

年10月,王玉瓒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辽宁省黑山县,见到了90多岁的老母亲。

回到家乡后的王玉瓒当了一名农民,一心务农,从不问政事,频繁来往于锦州、抚顺一带,积极参加和平建设。

年12月,周总理亲自将当年参加西安事变的将士请到北京开会纪念,一一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上是否有困难,需不需要组织帮助?王玉瓒,就在其中。

上世纪60年代末,民间就一直流传孙铭九才是真正捉住蒋介石的英雄,王玉瓒只是从旁辅佐。

最后谣言传得越来越邪乎,夸张到说西安事变中的大小事宜都是由孙铭九亲自制定的,这些传言让王玉瓒感到非常不满。

年,83岁高龄的王玉瓒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同年四月份,他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写了一封数千字的长信,详细说明了当时西安事变的具体情况和捉蒋的真相。

叶剑英接到这封信后,非常重视,认为历史不能开玩笑,于是立马召开了相关会议。

叶剑英元帅

年底,组织上根据王玉瓒曾参加过西安事变、抗日淞沪会战和云南起义的事实,对其做出了“爱国、正义、有功”的结论。

年12月12日,王玉瓒应全国政协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西安事变45周年纪念活动。

座谈会上,王玉瓒与孙铭九当面对质。经过参会者多番认真辩论,包括当年西安事变的一些亲历者证明,最后终于证实,王玉瓒才是西安事变中的捉蒋英雄。

三年后的年,王玉瓒老英雄因病去世。去世的时候,几乎没人知道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竟是当年西安事变打响捉蒋第一枪的“西北剿匪总部”卫队一营营长。

虽然真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存亡,不畏生死,智捉蒋介石;张学良应该被传扬,王玉瓒同样也应该被了解和铭记。这些英雄悄悄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改变着国家的命运。

历史不容篡改,事件须辩分明!就如《凤凰周刊》评价的那样:历史事实俱在,谁也不能改变!

参考资料:《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